
前言
有人问一位上师:「对于人生,最让你感到惊讶的是什麽?」上师回答:「人们,为了赚钱,他牺牲健康。为了修復身体,他牺牲钱财。然后,因担心未来,无法享受现在。就这样,无法活在当下,活着时,忘了生命是短暂的。死时,才发现未曾好好的活着。」
某位名人曾经说过:“下一个财富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裏”。健康产业是21世纪最具趋势性的行业,健康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数据会说话
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
七成人种有过劳死的危险,如果中国知识份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美国研究证实:高度发达的现代医学体系与人的健康没有太大关係。
英国研究证实:有85%的药品是无效的,对病人最好的措施就是儘量减少医疗干预。美国研究证实:有30%---40%的手术根本不需要做!
预防大于治疗
美国研究证实:与美国人健康寿命相关的因素中,只有10%跟医疗相关!
导致美国人健康寿命延长30年中,有25年与医学没有关係。
在中国,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普通疾病的误诊率高达27%左右。重大疾病的误诊率高达40%左右
中国正在步入老年化社会
老龄化进程:法国115年;瑞士85年;英国80年;美国60年;中国18年。
骨质疏鬆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为56%,女性发病率为60—70%。
其中骨折率发生率接近三分之一,每年医疗费用按最保守的估计需要人民币150亿。
全世界痴呆病人已达2400多万,平均每7秒增加一个,中国老年痴呆患者约占全世界病例总数的1/4,平均每年增加30万的新发病例。
惊人的数据
• 中国高血压人口有1.6----1.7亿人
• 高血脂的有将1亿多人
• 糖尿病患者达到9240万人
• 超重或者肥胖症7000万-----2亿人
• 血脂异常的1.6亿人
• 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
• 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
• 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糖尿病
• 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 2002年到2003年,35岁---46岁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中国是22%,美国是12%。
• 中国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费达到3000亿人民币元人民币。
• 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将在2005年——2015年间给中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 中国的肝炎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00个亿。
• 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
• 白领女性更容易受到妇科、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男性则面临猝死、过劳、癌症等问题!
马云:
十年后,
肝癌、肺癌、胃癌将困扰中国每个家庭:
肝癌,可能是因为水,肺癌,可能是因为空气,胃癌,可能是因为食物。
改变意识,未雨绸缪
全国每年卫生资源消耗6100多亿元,因疾病、伤残造成的损失约7800多亿元。总计一万四千多亿元。
这是个惊人的数位,因为“三峡工程”十五年的总投资才是2000亿。
大健康产业以预防为主,不以治疗为主
人类在医学方面的伟大进步,使得人们在健康受到损害之后,有了科学的方法判断病因,对症下药,并逐步恢復健康。近一百年来,医疗行业在“治疗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併发展出了一个庞大的医疗卫生产业。
然而,传统的医疗行业特别是西医,其主要的产品和服务都集中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而如今,热卖的口罩、空气淨化器、有机食品、保健食品等产品在传统的医疗行业中并没有自己位置的产品,开始备受消费者的宠爱。
原来,有了病再去治,对身体已经造成了损害。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让人生病的因素越来越多,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意识到,健康问题必须从源头进行控制,仅仅对疾病做出反应是远远不够的。而保持健康,则需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食品饮料到个人护理,工作环境,休閒旅游,文化娱乐,甚至到生活方式和精神健康,都予以关注。大健康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来自艾约塔新闻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其着作《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第四波网路革命后的明日之星,认为目前尚未普及的保健产业将为美国下一个十年创造兆亿美元的商机。
实际上,美国每年在健康领域的花费已佔其年GDP的15%,加拿大佔10%,而拥有13亿人口,处于健康与财富交叉点的中国,目前只佔5~6%,其庞大的健康市场空间可想而知。10年前没有健康产业,如今巨大的健康产业却成了金融风暴中少数"不缩水"的行业之一。在中国,健康水准恶化的现实,以及民众对健康的重要性的认知度提昇,正为民间蓬勃生长的健康管理和服务产业带来机遇。机遇往往与问题形影相随!未来10年,中国健康产业的消费额将在目前的基础上以几何级增长,形成一个全球人注目的拥有兆亿价质的市场。
大多数的中国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花光生命中的所有积蓄,吃遍所有大量副作用的西药,再多开几次刀,留下一大笔债务给家人儿女,然后死去。
从现在开始,如果爱自己,就改变我们的固有习惯,身强力壮时就必须关心自己的健康,多保养,多运动健身,多调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大于治疗,今天捨不得花钱预防,以后会花更多钱去治病,朋友们,从年轻时觉得自己还健康时多注意养生吧,为健康投资,改变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参考新闻
李克强推健康产业新政 撬动8万亿市场
【财新网】2013/8/29(记者 林韵诗)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更为看重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继两周前研究出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后,8月2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开放社会投资、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四大措施。
据官方解释,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护理、康復保健、健身养生等领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薄弱环节。
据新华网报道,目前,中国健康服务业年产值仅占GDP的5%左右,而美国的该项数据2009年已达到17.6%。据相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
会议提出了开放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四大举措:
壹是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加快落实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社保定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
新华社发布的消息称,开放健康服务业投资,降低准入门槛,目标是使社会力量成为健康服务业的“劲旅”。
二是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康復疗养等养老机构的转诊与合作机制,发展社区、农村健康养老服务。
从人口结构看,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94亿,占总人口的近15%,预计在2013年将突破2亿,2034年将突破4亿。
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卫生总费用和人均总费用也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对健康服务业的需求也持续增长。据卫生计生委2013年6月发布的统计公报,2012年,中国人均卫生费用2100馀元,比2011年增加了300馀元,增速近20%。
三是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支持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以政府购买方式,委託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医疗保障经办服务。
四是培育相关支撑产业,加快医疗、药品、器械、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壮大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加快培养护士、养老护理员、康復治疗师等。
会议要求,要加大价格、财税、用地方面的政策支持,简化对老年病、儿童、护理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审批手续。同时,加强健康服务业市场监管,健全退出机制。
近年来,发展健康服务业在官方文件中多次出现,但大多限于指导性方针和表述。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提出了具体的、涉及各方面的壹揽子政策措施,值得高度关注。
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完善有利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推动老年护理、心理谘询、营养谘询、口腔保健、康復、临终关怀、健康体检与管理等服务业的开展”。
2012年12月,国务院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12类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的九类生活性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即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九类生活性服务业之壹。
其中,除了重提“建立完善有利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还提出要“积极促进医疗护理、健康检测、卫生保健、康復护理等健康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业”。
新华社记者引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讯部部长徐洪才的分析称,健康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强,对提高劳动者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意义重大。同时,开放民间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权益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繫处理。